别图省事给宝宝吃果干,谨防糖分超标

果干≠浓缩水果,是“隐形糖弹”聚集地

很多家长有个误区:“果干是水果做的,肯定健康。”但北京儿童医院营养科张峰主任解释,新鲜水果脱水成干后,水分没了,糖分却被“高度浓缩”,再加上商家为了口感额外添加的糖,对宝宝来说就是“甜蜜负担”。这样说更好理解,100克新鲜葡萄含糖约15克,而100克葡萄干含糖量高达60-70克——相当于15块方糖,且10斤新鲜葡萄才能晒出1斤葡萄干,宝宝吃一把(约20克)葡萄干,就摄入了12-14克糖,远超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的2岁以下宝宝每日添加糖“不超过10克”的标准。


更坑的是“伪健康”果干。不少母婴款果干包装写着“无添加蔗糖”,但配料表前三位却是“苹果、麦芽糖浆、果葡糖浆”——这些糖的升糖速度比蔗糖还快。某电商平台热销的“宝宝草莓干”检测显示,每100克含糖量达68.3克,本质就是“糖渍草莓”。

宝宝代谢特殊,高糖果干的伤害更直接

宝宝的口腔、肠胃和代谢系统都没发育成熟,果干的高糖对他们的伤害,比成人更明显,主要集中在这三点:

1. 一口甜成“蛀牙体质”,乳牙遭不住

宝宝的乳牙牙釉质薄,抗酸能力弱。果干含糖量高,且质地黏腻,容易粘在牙齿缝隙里,细菌分解糖分产生的酸,会慢慢腐蚀牙釉质。中国儿童牙科协会数据显示,3岁以下宝宝龋齿中,有23%与常吃果干、蜜饯有关(资料来源:中国儿童牙科协会2023年临床报告)。邻居家2岁的宝宝,就是因为经常含着红枣干睡觉,门牙早早出现了黑洞。

2. 养成“重口味”,挑食偏食找上门

0-3岁是宝宝味觉发育的关键期,过早接触高糖果干,会让他们对天然食物的味道不敏感。比如吃惯了甜腻的芒果干,再喂清淡的蔬菜泥、原味米粉,宝宝就会抗拒。张峰主任接诊过不少“挑食宝宝”,追问饮食后发现,大多是从小把果干当零食,导致味觉阈值变高,普通食物根本“入不了口”。

3. 加重代谢负担,影响生长发育

宝宝的胰岛素调节能力还不完善,过量糖分需要肝脏和胰腺“加班”代谢,长期下来会影响营养吸收。比如糖分摄入过多,会抑制钙、铁等矿物质的吸收,可能导致宝宝出牙延迟、贫血。同时,果干热量高但营养单一,吃多了还会影响正餐食欲,造成“虚胖”或营养不良。

更健康的零食选择

与其依赖果干,不如为宝宝选择这些真正健康的零食:
零食类别
推荐举例
主要益处
新鲜水果
苹果片、香蕉、草莓
补充维生素、膳食纤维,糖分天然
蔬菜条
胡萝卜条、黄瓜条
锻炼抓握能力,低糖低热量
优质乳制品
无糖酸奶、奶酪
富含钙质和蛋白质
全谷物食品
全麦面包、无糖米饼
提供持久能量,富含膳食纤维

 

资料来源

家庭医生在线

39健康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