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感疫苗对宝宝有几重保护?

直接“拦路虎”,把流感病毒挡在门外

流感和普通感冒完全是两回事。普通感冒可能流流鼻涕就好,而流感病毒(尤其是甲型流感)对宝宝来说,简直是“战斗力超强的敌人”,一上来就是39℃以上的高烧,还伴着肌肉酸痛、呕吐腹泻,折腾得娃吃不下睡不好。流感疫苗的第一重作用,就是直接针对这些病毒“精准打击”。


疫苗就像给宝宝的免疫系统“派去侦察兵”,提前让身体认识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长相。等真正的病毒来偷袭时,免疫系统就能快速反应,拿出“针对性武器”把病毒消灭在萌芽状态。儿科张医生举过例子:去年她接诊的流感患儿里,没打疫苗的宝宝,发烧平均持续5-7天,而打了疫苗的宝宝,要么没被传染,要么只是轻微低烧1-2天就恢复了。这里要说明的是,流感疫苗的保护率不是100%,但就算没完全挡住病毒,也能大大降低感染几率。就像给宝宝戴了顶“防护帽”,就算有雨点落下,也不会浇成“落汤鸡”。

守住“安全底线”,远离致命并发症

对宝宝来说,流感最可怕的不是发烧本身,而是可能引发的“连锁反应”——肺炎、心肌炎、脑炎这些严重并发症,才是真正的“隐形杀手”。而流感疫苗的第二重保护,就是帮宝宝守住这条“生命底线”。邻居家3岁的乐乐,前年没打流感疫苗,得了流感后没及时控制,发展成了病毒性肺炎,住了10天院,扎针的时候哭得撕心裂肺。而同样是3岁的小区玩伴朵朵,打了疫苗后就算被传染流感,也只是轻微咳嗽,在家休息3天就痊愈了。张医生解释:“疫苗能抑制病毒在体内大量繁殖,从根源上减少病毒对肺部、心脏等器官的损伤,自然就不容易引发并发症。”

尤其对6个月-5岁的宝宝,他们的免疫系统还没发育成熟,一旦得流感,发展成重症的风险比成人高3倍。流感疫苗就像给宝宝的重要器官装了“防护盾”,哪怕病毒突破第一道防线,也很难伤到“要害”。

群体免疫,守护全家和社区

宝宝接种疫苗不仅保护自己,还间接保护了身边的人,这就是“群体免疫”效应。6个月以下的婴儿不能直接接种流感疫苗,但他们可以通过妈妈孕期接种疫苗后经胎盘传递的抗体,以及哺乳期通过母乳传递的抗体获得保护。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接种疫苗,也能为这些无法接种的小婴儿建立免疫屏障。当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后,病毒传播链就会被阻断,从而保护那些因年龄、健康状况等原因无法接种疫苗的弱势群体
。宝宝接种疫苗,也是在为社区健康做贡献。

最佳接种时机:抢在流感高峰前筑起防线

我国北方地区的最佳接种时间是9-11月,南方地区可延长至次年2月。这是因为疫苗接种后需要2-4周才能产生足够抗体。如果错过了最佳接种时间,只要流感季节尚未结束(通常到次年5月),仍可接种疫苗以获得保护。

不同年龄段宝宝的接种方案:

6个月-8岁宝宝:首次接种需打两针,间隔4周

9岁以上儿童:每年一针即可

3-17岁青少年:可选择鼻喷式疫苗,无痛接种

资料来源参考:

兵团医疗保障局

太原新闻网

民福康

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