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秋季腹泻怎么办?家长如何从容应对?

最近天气转凉,儿科门诊里因为腹泻来看病的宝宝明显多了起来。很多家长会发现,孩子先是吐,接着就开始拉肚子,大便像蛋花汤一样。这很可能就是轮状病毒肠炎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“秋季腹泻”。

一、为什么孩子容易中招?

秋季腹泻,本质上是由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肠道感染。这个病毒尤其“喜欢”6个月到2岁的宝宝。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肠道功能还没有发育成熟,免疫系统也比较弱,病毒更容易入侵。

病毒主要通过“粪-口”途径传播。简单说,就是宝宝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手、玩具、餐具等,然后把病毒吃进了肚子里。值得注意的是,成人感染后症状可能很轻,甚至没感觉,但却可能把病毒传染给孩子,成为隐形的传染源。

二、怎么判断是不是秋季腹泻?

如果宝宝在秋冬季出现以下情况,就要警惕是轮状病毒感染:

先呕吐,后腹泻;

大便呈黄色水样或蛋花汤样,没有腥臭味;

可能伴有发烧;

确诊其实很简单。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的指南,医生通常建议做粪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[1],这个检查出结果很快,能帮助明确诊断。

三、记住:不要乱用抗生素

这点非常重要。秋季腹泻是病毒引起的,而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。滥用抗生素不仅没用,反而可能杀死肠道里的有益菌,加重腹泻。

四、家庭护理的核心要点

如果宝宝确诊了秋季腹泻,家长可以这样做:

首要任务:防脱水

这是护理中最关键的一环。孩子拉肚子,丢失的不只是水分,还有电解质。

首选“口服补液盐Ⅲ”(药店有售),按照说明书配比,少量多次地喂

如果孩子呕吐,可以喂几口停一会儿,再继续喂

如果孩子出现:小便明显减少、哭时没眼泪、口唇干燥、精神萎靡,这可能是中度以上脱水的迹象,需要立即去医院,可能需要静脉补液

适当补充益生菌

比如妈咪爱(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)等益生菌,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。但要注意:

用不超过40℃的温水冲服,否则会杀死活菌

按照说明书或医嘱的剂量服用,不要自行增减

饮食调整

暂停添加新的辅食

选择易消化的食物,如米粉、烂面条、米粥

避免油腻、生冷和高糖食物(如果汁、饮料)

臀部护理

腹泻期间要特别小心“红屁股”:

勤换尿布

每次用温水清洗臀部,轻轻蘸干而不是擦

晾干后可以涂抹护臀膏保护皮肤

五、预防比治疗更重要

接种疫苗:接种轮状病毒疫苗是预防的最有效方式之一,可以显著降低感染风险和重症概率。

做好手卫生:家长在接触宝宝前、喂饭前、更换尿布后都要认真洗手。

餐具消毒:宝宝的奶瓶、碗勺要定期消毒。

避免去人多的地方:在疾病高发期,尽量少带宝宝去人群密集、通风不好的公共场所。

什么时候需要立即就医?

腹泻次数突然增多,或量很大;

频繁呕吐,无法进食;

出现脱水迹象(如前所述);

发烧超过3天不退;

大便带血;

精神极差,嗜睡或异常烦躁。

多数患秋季腹泻的宝宝在妥善护理下,1-2周就能康复,一般不会留下后遗症。面对宝宝腹泻,家长不必过度焦虑,掌握科学的护理方法,仔细观察,必要时及时就医,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这个时期。

参考资料:

[1]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.《中国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病临床实践指南》. 中华儿科杂志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