夏季别让孩子“凉”了脾胃!中医4招守护孩子消化健康

夏季,阳光炽烈,暑气蒸腾,冷饮成了许多人消暑的首选。然而,对于孩子来说,过度食用冷饮可能会伤害脾胃。在中医理论中,夏季是“养阳”的好时节,而孩子本身就有“脾常不足”的生理特点,因此,夏季护脾胃显得尤为重要。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,帮助家长们在夏季守护孩子的脾胃健康。

戒“凉”:顺应阳气,远离寒凉

夏季阳气生发,此时应顺应阳气的生发之势,避免过度食用寒凉食物。冷饮、雪糕等虽然能带来短暂的凉爽,但容易损伤孩子的脾阳。此外,从冰箱中直接取出的食物也不宜立即给孩子食用,最好放置一段时间,让食物温度接近室温。除了食物,还要注意避免孩子直接感受寒凉。俗话说“寒从足下起”,孩子光着脚在瓷砖地上行走,或者长时间处于空调温度过低的环境中,都可能导致腹部和足部受凉,进而影响脾胃功能。

食“甘”:滋养脾胃,均衡饮食

食物的“五味”(酸、苦、甘、辛、咸)与五脏(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)相合,甘味入脾,能够补脾。孩子通常对甜味食物比较喜爱,因此在夏季,家长可以适当给孩子食用一些甘味食物,如苹果、西瓜、丝瓜、红枣、小米、薏苡仁、芋头、山药、土豆、胡萝卜和红薯等。这些食物可以做成粥、汤、菜肴或果汁,既美味又健康。
不过,需要注意的是,甘味食物如果食用过多,可能会阻碍脾胃的运化功能,导致气机不畅,出现腹胀、便秘等问题。因此,饮食应保持均衡,搭配其他食物,避免单一食用甘味食物。此外,夏季应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,如山楂、酸奶、西红柿、乌梅、橘子等,因为过酸的食物可能会克伐脾土,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。

多“动”:增强脾胃,促进消化

由于疫情的影响,许多孩子户外活动减少,加上饮食过量,容易导致脾胃功能紊乱,出现厌食、腹胀、口臭和便秘等症状。夏季是增加户外运动的好时机,家长可以带孩子在上午9~10点或下午4~5点左右去公园散步、跑步、玩游戏、打羽毛球或篮球等。适当的运动不仅能增强孩子的体质,还能促进脾胃的运化功能,改善消化。

动“手”:推拿按摩,调理脾胃

夏季孩子衣着单薄,是进行小儿推拿按摩的好时机。家长可以在家中为孩子进行简单的推拿按摩,以调理脾胃。例如,家长可以用双手搓热后给孩子摩腹。如果孩子平时脾胃虚弱,有厌食、大便偏稀的症状,可以逆时针摩腹;如果孩子有口臭、腹胀、便秘的问题,可以顺时针摩腹。此外,还可以选择补脾经、捏脊等推拿手法,这些方法不仅能调理脾胃,还能帮助孩子改善食欲,通畅大便。

结语

中医认为孩子的生理特点是“脾常不足”,而脾为阴土,夏季的湿邪和寒凉饮食最容易损伤脾阳。因此,夏季来临,家长应避免让孩子过度食用寒凉食物,避免处于过凉的环境中,注意顾护阳气,保护孩子娇弱的脾胃。通过戒“凉”、食“甘”、多“动”和动“手”,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度过一个健康、舒适的夏季,让孩子的脾胃在炎炎夏日也能得到良好的养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