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个月娃睡眠难题大揭秘!原因+解法全在这

不少9个月宝宝的家长都有这样的烦心事:

“我家宝宝白天就睡那一小觉,每次还不到1个小时,晚上也睡不安稳,半夜老是醒……”

“别人家孩子睡得那叫一个香,我家这个咋就这么难哄呢?”

“是不是宝宝缺钙了?会不会是生病了?还是我哄睡的方法不对呀?”

别着急上火,其实9个月宝宝睡眠时间变短、睡眠变浅,这是成长过程中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啦。今天就来给大家讲讲背后的原因和解决办法,让你不再焦虑!

一、9个月宝宝睡眠特点:变化实属正常

9个月大的宝宝,正处于快速发育的黄金时期,身体、大脑和情绪都在飞速成长,睡眠模式自然也会跟着改变。

正常睡眠时长

一般来说,每天总睡眠时间在13 - 14小时左右;白天通常睡1 - 2次,每次30分钟到1.5小时;晚上是睡眠的主要时段,白天为辅;夜间醒来1 - 2次,这都属于正常现象。所以,要是你家宝宝白天只睡一次,晚上醒来一两次,别太紧张,这在9个月的宝宝里太常见啦!

二、宝宝睡眠变短的原因,你了解几个

发育进入“飞跃期”:大脑活跃难安睡

9个月是宝宝认知能力飞速发展的阶段,开始会爬、会坐、会抓东西,还会模仿大人的动作。白天玩得太兴奋,晚上大脑还处于活跃状态,就容易睡不深、频繁醒来。

分离焦虑高峰期:不见妈妈就哭闹

9个月也是“分离焦虑”的高发期,宝宝对妈妈的依赖感特别强。夜里醒来发现妈妈不在身边,就会害怕得哭着找人。

长牙不适:牙龈肿痛影响睡眠

9个月左右,很多宝宝开始长牙,牙龈又痒又痛,还流口水,晚上自然会不舒服,导致睡不踏实。

睡眠环境变化:敏感宝宝易受扰

宝宝对睡眠环境非常敏感,房间太吵、太热、太冷,或者换了床、换了被子,都可能影响他们的睡眠。

白天睡眠不合理:作息节奏被打乱

白天睡得太晚、太久,晚上就容易入睡困难、睡眠时间短;白天太累、没睡够,夜里也会频繁醒来。

养成不良睡眠习惯:不喂奶不抱就不睡

很多宝宝习惯了“一哭就抱、一醒就喂”,慢慢就形成了依赖,没有喂奶和抱着哄就睡不着。

三、宝宝睡眠短,如何判断是否正常

正常情况

白天精神饱满,吃奶正常;每天总睡眠时间加起来在13小时左右;夜里醒来能自己接着睡;没有明显的哭闹、烦躁情绪;体重增长正常。

需要关注的情况

白天总是打瞌睡、没精神;每天总睡眠时间明显不足(低于12小时);夜里频繁哭闹、难以安抚;长时间入睡困难(超过30分钟);体重增长缓慢、发育迟缓。

四、应对方法:科学调整,让宝宝睡得更香

建立规律作息时间

每天尽量在固定时间起床、吃奶、午睡、洗澡、睡觉;白天安排好活动时间,晚上提前1小时进入“睡眠模式”;睡前别让宝宝玩得太疯,避免过度兴奋。

调整白天睡眠安排

白天可以安排一次午睡,时间控制在1 - 1.5小时;尽量让宝宝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睡觉;如果宝宝白天不睡,晚上可以适当提前入睡时间。

改善睡眠环境

房间保持安静、昏暗,温度适宜(20 - 24℃);睡前拉窗帘、关灯、放轻音乐,营造“睡觉氛围”;给宝宝穿轻便、透气、吸汗的睡衣。

缓解分离焦虑

睡前多陪伴宝宝,给他们足够的安全感;宝宝夜里醒来,轻轻拍拍、摸摸、小声安抚,不要开灯、不要抱起来玩;如果宝宝哭得厉害,可以短暂抱一会儿再放回床上。

减少不良睡眠依赖

逐渐减少奶睡、抱睡的频率,尝试“放床轻拍”让宝宝入睡;睡前让宝宝自己在床上安静一会儿,培养独立入睡能力;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甚至几周,家长要有耐心,不能半途而废。

应对长牙不适

白天可以让宝宝咬牙胶、磨牙棒,缓解牙龈不适;睡前轻轻按摩宝宝牙龈,有助于放松;如果宝宝特别烦躁,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贴或退烧药缓解不适。

五、别焦虑,宝宝睡眠短≠发育不好

很多家长一看到宝宝睡得短就紧张得不行,其实只要宝宝白天精神好、吃奶正常、体重增长正常,就没必要过度担心。宝宝的睡眠模式是动态变化的,今天睡得短,明天可能又睡得长;这个阶段睡得差,下一阶段可能又恢复了。只要我们科学应对、耐心陪伴,宝宝的睡眠问题终会过去。

带娃睡觉这件事,真的太不容易了。白天忙了一天,晚上还要起夜、哄睡、喂奶,真的很累。但请相信,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。每一个宝宝都会经历“难哄期”,但也会慢慢长大、慢慢变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