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期三大营养误区,这些补品孕期真没那么神

怀孕后,家里的长辈总担心我们营养不够,变着法子给我们做好吃的。这份心意很温暖,但有些他们坚信的“滋补佳品”,其实效果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好,有时候反而会带来困扰。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孕期最常见的三种“补品”,帮你吃得明白,吃得舒心。

一、鸡汤:真没想象中那么“补”

很多妈妈一怀孕,就会收到娘家或婆家送来的鸡汤。长辈们总觉得鸡汤营养丰富,能安胎补身。

我朋友刚怀孕时,她妈妈几乎天天炖鸡汤。头两天她还勉强能喝,到第三天闻到油味就开始孕吐,后来发展到见不得任何荤腥。

实际情况是:

鸡汤的主要成分是水、脂肪和少量氨基酸,真正的蛋白质大部分还在肉里

孕早期胎儿所需营养有限,正常饮食完全能满足

过于油腻的汤水容易加重孕吐,还可能导致体重增长过快

建议:

如果家人炖了汤,可以主要吃汤里的肉和蔬菜,汤适量喝几口就好。孕早期真的不需要刻意“大补”。

二、骨头汤:补钙效果微乎其微

到了孕中晚期,很多妈妈会出现腿抽筋的情况。医生会建议补钙,但家里老人常说:“喝骨头汤最补钙。”

我在产检时遇到过一位孕妈,一个月体重长了十斤,被医生严肃批评。一问才知道,她婆婆每天让她喝一大碗骨头汤,说是既能补钙又营养。

科学告诉我们:

骨头里的钙很难溶解到汤里,一碗骨头汤的钙含量约等于同样重量牛奶的1/50

骨头汤里最多的是脂肪,喝多了只会长胖

浓白色的汤其实是乳化后的脂肪,不是营养的象征

真正补钙的食物:

牛奶、酸奶、奶酪

豆腐、豆干

深绿色蔬菜如西兰花、菠菜

芝麻酱

三、鹅蛋:“去胎毒”是个伪概念

“吃鹅蛋去胎毒,宝宝出生后不长黄疸”这个说法流传很广,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版本。

我怀孕时,婆婆也小心翼翼地问我要不要吃鹅蛋。但我从来没吃过,担心孕期敏感的味觉接受不了,万一引发孕吐就更麻烦了。

需要澄清的是:

现代医学中没有“胎毒”这个概念

新生儿黄疸是正常生理现象,与妈妈是否吃鹅蛋无关

鹅蛋本质上就是普通的蛋类,营养成分与鸡蛋鸭蛋相似

如果你想吃鹅蛋:

把它当成普通食物就好,别期待特殊功效

注意鹅蛋个头大,一次吃半个或一个就够了

胆固醇高的孕妈要控制摄入量

孕期饮食的核心原则

营养均衡比狂补更重要

每餐保证有主食、蛋白质和蔬菜,食材种类多样化,比只盯着某几种“补品”靠谱得多。

尊重自己的口味变化

孕期味觉敏感,吃不下的食物不必强求。与其喝下一碗想吐的鸡汤,不如吃些自己能接受的健康食物。

体重管理要重视

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建议在10-15公斤范围内(具体根据孕前体重调整)。过度进补会导致体重增长过快,增加妊娠糖尿病、高血压的风险。

多听医生的,少信偏方

产检时多和医生沟通饮食问题,比听信民间传言更可靠。

如何跟长辈沟通

直接拒绝长辈的好意可能会伤感情,可以试试这样说:

“医生说我现在需要控制体重,汤我喝几口,肉我多吃点”

“最近孕吐严重,等好点了再喝”

“我查了资料,补钙喝牛奶效果更好,以后早餐我喝杯牛奶吧”

记住,长辈的初衷是爱我们,只是方式可能需要调整。温和而坚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,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。

怀孕不是生病,不需要过度进补。科学的饮食方式,加上愉快的心情,才是对妈妈和宝宝最好的滋养。

参考资料与来源

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孕期妇女膳食指南

北京协和医院产科 - 孕期营养管理手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