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睡觉突然尖叫大哭?原因和应对方法看这里!

家有宝宝的家长,估计都有过这样的经历:原本睡眠情况不错的宝宝,某天睡觉时突然尖叫大哭,而且还不是常规的易醒点,这可把家长们急坏了。别慌,下面咱们就来分析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应对办法。

排除安全隐患

宝宝突然尖叫大哭,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及时响应,赶紧查看有没有安全隐患。看看宝宝的小手小脚是不是被小床栏杆卡住了,身体有没有被东西缠住,有没有呕吐或者拉肚子,甚至有没有坠床的可能。把这些危险因素都排除了,家长才能稍微安心些。

快速眼动睡眠阶段

发生时间和表现

宝宝夜间睡眠的第一个“快速眼动睡眠”阶段,一般出现在入睡3 - 4小时之后。这时候,家长能明显看到宝宝的眼球在眼睑下快速移动。人类睡眠就是由“非快速眼动睡眠”和“快速眼动睡眠”这两个状态循环反复组成的。

原因

快速眼动睡眠被认为能帮助我们处理白天接收到的信息和刺激,并整合成新的记忆。宝宝接触了新的人、事、物后,大脑活动兴奋,就容易在睡眠中突然尖叫大哭。

应对方法

这种情况下,环境光线、温度、声音的变化,比如打开小夜灯、把宝宝抱出卧室、打开音乐,都容易唤醒宝宝,帮他停止尖叫哭闹。不过,平静之后再次安抚宝宝入睡的难度,和宝宝的睡眠能力有关。

夜惊

发生时间和表现

夜惊发作的高峰期在2 - 4岁,通常发生在夜觉入睡后的1 - 4小时的深睡眠阶段,和噩梦出现的后半夜快速眼动睡眠阶段不同。夜惊时,宝宝会尖叫大哭,惊恐不安,手脚乱挥,表情怪异,心跳加快,大量出汗。而且宝宝不会醒来,拒绝家长的安抚,家长强行安抚,宝宝会哭闹挣扎得更厉害。开灯、抱离房间等唤醒方式,宝宝反应也不明显,不过一般1 - 5分钟宝宝就会自行入睡,最长不超过45分钟,早上醒来还不记得晚上发生的事。

原因

夜惊和宝宝的生长发育、感官刺激、作息情况、遗传因素以及最近的生病和服药情况都有关系。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出现夜惊,入睡后一小时左右的巨大噪音,容易引发敏感儿童夜惊,过度疲劳也可能增加夜惊出现的概率。

应对方法

让宝宝规律作息,保证白天充足的睡眠,避免过度疲劳,避免强的声光电刺激,能减少夜惊发生。要是家长不确定情况,也可以及时就医。

做噩梦

发生时间和表现

1岁以后,宝宝晚上可能会做噩梦,一般发生在整晚睡的后1/3时间段,可怕的梦魇多出现在快速眼动频繁的后半夜。宝宝经历噩梦后会哭闹并彻底清醒,接纳父母的安抚,对家长表现出依赖,比如不愿意被放下、家长离开。安抚后再次入睡的速度和梦魇的恐怖程度、宝宝年龄、家长安抚程度有关。第二天醒来,宝宝会记得前一晚的事,甚至可能影响接下来几天的睡眠,比如抗拒入睡。

应对方法

面对刚从噩梦中醒来的宝宝,家长要给予陪伴和支持。如果宝宝不愿意独自入睡,家长就多陪一会儿。但家长也要有底线,不能无限制满足宝宝要求,比如开灯陪玩、增加夜奶次数。要是噩梦出现频率很高,一个月好几次,家长就要留意宝宝的日常生活,找找让宝宝焦虑的事情。

宝宝睡觉突然尖叫大哭,原因多种多样。家长们别慌,冷静分析原因,采取正确的应对方法,就能让宝宝重新拥有安稳的睡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