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园开学宝宝哭闹怎么办?了解这三个阶段,帮孩子顺利适应

幼儿园开学,校门口的“离别大戏”几乎年年上演。孩子们抱着家长的腿哭得撕心裂肺,家长们一边心疼得不行,一边满心焦虑:“这得哭到什么时候?孩子什么时候才能适应?”

说实话,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。每个孩子性格不同,适应期长短也不一样,有的两三天就能开开心心上学,有的可能需要一个月。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孩子的适应规律,用对方法帮助他们。

首先要明白,刚上幼儿园的孩子哭闹、抗拒是非常正常的。想想看,孩子从出生起几乎24小时都和家人在一起,现在突然要独自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,接触陌生的老师和同学,这对他们来说确实是人生中的第一个重大挑战。我们大人换到新环境都需要时间适应,更何况是孩子呢?

不过别太担心,孩子的适应过程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。资深幼教老师观察发现,大部分孩子都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,通常在一个月内就能逐步适应:

  

第一阶段:强烈反抗期(通常持续1-3天)

这个阶段的孩子表现最为激烈:大哭大闹、拒绝吃饭、午睡困难,会反复问老师“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”。这些表现其实都是分离焦虑的正常反应。小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还不够,哭闹就成了他们表达“我需要安全感”的主要方式。

第二阶段:逐渐接受期(大约第4天到第二周)

进入这个阶段,孩子的哭闹会明显减少,但可能还是不太愿意参与集体活动,偶尔会说不想上幼儿园,常常会黏着某位老师。这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明白:上幼儿园是必须做的事。不过,他们对新环境还没有建立起足够的信任感。

第三阶段:基本适应期(第二周到一个月内)

到了这个阶段,孩子已经慢慢适应了幼儿园生活: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,愿意和小朋友一起玩,回家后也会跟爸妈分享在幼儿园发生的趣事。这说明孩子已经熟悉了幼儿园的日常安排,和老师、同学建立了情感联系,安全感正在逐步恢复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每个孩子的节奏不同。如果你的孩子适应得慢一些,请多给他一些耐心和鼓励。即使超过一个月还有偶尔的哭闹或食欲不振,也属于正常现象,给孩子时间让他按照自己的步调来适应。

在孩子完全适应之前,家长要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幼儿园的不好,也不要流露出过多的焦虑情绪,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适应进程。

想要帮助孩子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?这三件事很有效:

1、提前预演幼儿园生活

每天睡前,趁着孩子情绪比较好的时候,可以和他一起模拟第二天在幼儿园可能会经历的场景:怎么和妈妈说再见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、中午吃饭午睡等等。熟悉流程能减轻孩子的恐惧感。同时,多表扬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,比如“今天老师夸你吃饭很棒”,这会增加孩子的自信心,让他对第二天的幼儿园生活有所期待。

2、带上熟悉的安慰物

和老师沟通后,可以让孩子带一件熟悉的物品去幼儿园,比如他最喜欢的玩偶、小毯子,或者家人的照片。这些带着“家味道”的东西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,在陌生环境中成为他们的情感依靠。很多幼儿园都允许孩子带安慰物,这个办法确实很管用。

3、充分信任老师

既然选择了这所幼儿园,就要相信老师的专业性。主动和老师沟通,把孩子的生活习惯、性格特点、兴趣爱好等都告诉老师,方便老师更好地照顾和引导。家长和老师成为盟友,能帮助孩子更快地建立起对幼儿园的信任。

幼儿园是孩子第一次独立面对的世界,有情绪、会哭闹都是正常的。孩子在努力适应这个新环境,我们做家长的也要放平心态,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。这个过程或许有点长,但却是孩子成长路上非常重要的第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