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惕!小区景观区的水池别让孩子玩了
- 早期教育
- 9天前
- 27热度
不是“水浅就安全”,这些风险就在身边
上周隔壁单元的王阿姨就吓出一身冷汗:她带着3岁的孙子在池边看金鱼,转身去取快递的功夫,孩子就踩着湿滑的池边石往前扑,幸亏被路过的保安一把拉住,可半个身子已经探进水里,衣服全湿透了。“我一直以为水才10厘米深,摔进去也没事”,王阿姨事后心有余悸,“没想到池边的青苔比冰还滑,孩子一跤就能摔进池中央的深水区”。

景观池的危险,远不止“滑倒”这一种:
1. 隐形的“溺水陷阱”
很多景观池为了造景,会设计“深浅过渡区”,浅水区可能只有10厘米,可往中间走两步就突然加深到1米以上,孩子身高矮、重心不稳,一脚踏空就容易呛水。更要命的是池底的鹅卵石或瓷砖,长期泡在水里特别滑,一旦摔倒很难自己站起来,哪怕水只到胸口,对幼儿来说也足以致命。去年某小区就发生过悲剧:5岁男孩在景观池边追蝴蝶时滑倒,家长发现时孩子已经呛水昏迷,虽经抢救保住性命,却留下了后遗症。
2. 藏在水里的“健康杀手”
别以为清水就干净,景观池的水大多是循环水,里面藏着大量细菌、蚊虫卵和藻类。孩子在水里玩时,难免会把手放进嘴里,或者皮肤有伤口接触池水,很容易引发感染。小区门诊的李医生说,每年夏天都要接诊十几个这样的小患者:“有的是手上长红疹,有的是拉肚子,还有个孩子因为喝了几口池水,引发了急性肠胃炎,住了三天院”。而且很多物业为了抑制藻类生长,会悄悄投放消毒剂,孩子皮肤接触后可能会过敏,出现红肿瘙痒的症状。
3. 触电风险:隐形杀手
景观池下的照明线路和水泵设备长期浸泡水中,一旦绝缘层老化,整个水池就会带电。更可怕的是,漏电时水体带电是肉眼无法察觉的。江苏公安部门曾提醒,当接触池水有刺疼麻木感应立即离开,这可能是触电前兆。

万一发生意外,如何科学施救?
先断电后救人
发现有人触电,切勿直接徒手拉扯。应迅速找到电源开关切断电源,或用干燥木棍、塑料制品将受害者与电源分离。
呼叫专业援助
立即拨打120并大声呼救。如果溺水者已无意识,在确保自身安全前提下可抛掷救生圈或长杆施救。非专业救生员不要轻易下水。
急救黄金时间
救上岸后立即检查呼吸脉搏,无呼吸者需立即进行心肺复苏。同时注意保暖,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到来。
小区里的景观池,是为了美化环境,而不是孩子的“天然游乐场”。与其事后后悔,不如提前做好防护。下次带孩子在小区里玩时,多花点心思把他带到专门的游乐区,那里的设施更安全,孩子玩得开心,我们也能更放心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