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期牙疼怎么办?孕期牙疼怎么缓解?
- 孕期专区
- 6小时前
- 15热度
“怀孕了能不能看牙?”相信这是很多准妈妈心里的疑问。家里的老人可能会说“怀孕不能治牙,对宝宝不好”,甚至还有“生个孩子掉颗牙”的老话。于是,很多准妈妈即使牙疼得睡不着,也选择默默忍受。
其实,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误区。今天我们就来彻底说清楚,孕期到底能不能看牙,又需要注意些什么。
一、为什么孕期更要关注牙齿健康?
首先,我们要明确一点:孕期不仅可以去医院看牙,而且定期的口腔检查和必要的治疗非常重要。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激素变化,牙龈更敏感: 怀孕后,体内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会显著升高,这会让牙龈组织对牙菌斑的刺激反应更加剧烈。很容易引发“妊娠期牙龈炎”,表现为牙龈红肿、一刷牙就出血。据统计,这在孕妇中非常常见。
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麻烦: 如果本身就有没补的蛀牙或轻微的牙龈炎,怀孕期间可能会迅速发展。一旦普通的牙龈炎升级成严重的牙周炎,大量的致病细菌会产生毒素,这些毒素可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到胎儿。大量研究已经证实,严重的牙周炎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。
老话并不科学: 所谓“生个孩子掉颗牙”,并不是宝宝从妈妈的牙齿里抢走了钙质。真正的原因往往是孕期疏于口腔清洁和必要的治疗,导致原有的牙齿问题恶化,最终造成牙齿松动甚至脱落。
所以,为了您自己的舒适,也为了宝宝的安全,请务必重视孕期的口腔健康。

二、什么时候去看牙最合适?
孕期看牙,时机选择很有讲究。
备孕期:黄金准备期
如果您正在计划怀孕,最理想的做法就是提前做一次全面的口腔检查和洗牙,把该补的牙补好,该治的牙治好,从源头上消除隐患。
孕早期(1-3个月):尽量保守
这个阶段是胎儿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,应尽量避免非紧急的牙科治疗(比如洗牙、补牙)。如果只是咨询或检查,是可以的。但像拔牙、根管治疗这类处置,除非是紧急情况(如急性剧痛、脸部肿胀),否则建议推迟。

孕中期(4-6个月):治疗黄金窗口
这是进行常规牙科治疗最安全的时期。胎儿状况稳定,孕妇的早孕反应也通常减轻。此时可以进行洗牙、补牙、根管治疗等必要的操作。
孕晚期(7-9个月):再次转为保守
这时肚子已经很大,长时间平躺在牙科椅上可能会不舒服,甚至因为子宫压迫血管而引起心慌、气短。同样,只建议处理紧急问题。
三、看牙时,这几件事一定要说清楚
做好沟通,是确保治疗安全的第一步。
主动告知: 一预约和一见面就要明确告诉医生:“我怀孕了,现在XX周。”
分享信息: 提供您的预产期,以及产科医生给出的任何特殊建议或注意事项(比如是否有妊娠高血压、糖尿病等)。
列出用药: 告知医生您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,包括孕期维生素和营养补充剂。
四、解答你最担心的两个问题
能拍牙片吗?
原则上是尽量避免,但并非绝对禁止。当医生诊断急需判断的病情(比如牙根是否发炎、断裂)时,拍片的获益远大于风险。现代牙科X光的辐射剂量已经非常低,而且一定会为您穿上厚重的铅衣和铅围脖,严密防护腹部和甲状腺,确保胎儿安全。
能打麻药吗?
能,而且应该打。 治疗中的疼痛和紧张对孕妇和胎儿的负面影响可能更大。牙医会为您选择孕期相对安全的局部麻醉药(如利多卡因),并控制合适的剂量。请放心,这非常安全。

五、看牙前后的实用小贴士
就诊时: 穿宽松舒适的衣服。在孕晚期,可以请护士帮您在背后垫个枕头,让牙椅稍微向左侧倾斜,这样会舒服很多。
治疗后用药: 如果需要止痛,对乙酰氨基酚(常见如扑热息痛)是孕期首选的止痛药。而像布洛芬这类药物则应避免。如果需要抗生素,青霉素类(如阿莫西林)通常是安全的,一定要遵医嘱。
日常护理: 坚持用软毛牙刷和牙线。如果孕吐严重,呕吐后不要马上刷牙,可以先用清水或小苏打水漱口,中和掉胃酸,等半小时后再刷牙,以保护被酸软化的牙釉质。
总之,请放下不必要的顾虑。管理好口腔健康,是您送给自己和宝宝的一份健康礼物。如果在孕期遇到任何牙齿问题,不要硬扛,及时咨询您的牙科医生和产科医生,获得最专业的指导。
参考资料来源:
中华口腔医学会官网科普信息
美国牙科协会 (ADA) 孕期口腔健康建议
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 (ACOG) 委员会意见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