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产儿出院后需要补充哪些营养?

早产儿身体娇弱,容易出现生长迟缓、贫血、代谢性骨病等营养相关疾病。《早产儿出院后随访与健康管理专家共识(2025)》建议,所有早产儿出院后都应随访到2 - 3岁,有条件的尽量延长随访时间,神经发育随访要持续到青春期。营养元素的均衡补充对早产儿生长特别关键,那出院后常被提及的营养素要不要补呢?咱们来看看专家共识怎么说。

铁元素:补铁促进神经发育

早产儿是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的高发群体。研究发现,口服补铁到矫正年龄6月龄,能促进宝宝长期的神经认知和精神运动发育。不同出生体重的宝宝补铁量不同,出生体重2000 - 2500g的,每天每公斤体重补充元素铁1 - 2mg;出生体重小于2kg的,每天每公斤体重补充2 - 3mg。补铁过程中,可以通过监测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浓度,来精准调整补充剂量。

维生素A:适量补充别过量

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标准是小于0.7umol/L,边缘型缺乏是0.7 - 1.05umol/L,发生率分别达到9.23%和31.53%。早产儿维生素A需要量是每天每公斤体重1333 - 3300U。从母乳、标准强化母乳、出院后配方和婴儿配方中获取的维生素A量不同。专家建议,早产儿口服维生素A制剂每天1500 - 2000U就行。容易缺乏维生素A的高危早产儿,可以检测血浆视黄醇水平,来指导补充剂量。

维生素D:持续补充保骨骼

早产儿出院后要继续口服补充维生素D,优先选维生素D3制剂。出生到3月龄,每天补充400 - 800U;3月龄后,每天400U,一直补到3岁。同时要监测25 - OH维生素D水平,保证在50 - 125nmol/L。为保证充足的钙磷储存,早产儿饮食中钙摄入量应为每天每公斤体重120 - 200mg,磷摄入量为每天每公斤体重70 - 115mg。转乳时,要特别注意骨代谢指标水平。

二十二碳六烯酸:母乳是最佳来源

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)对早产儿大脑和视网膜发育很有好处。母乳喂养是婴儿获取常用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最佳途径,母乳中DHA含量主要受妈妈饮食影响,经常吃鱼的哺乳期妇女,母乳中DHA含量最高。所以,不推荐早产儿出院后常规额外补充DHA,从富含DHA的母乳或者配方中获取就行。

益生菌:不常规额外补充

不推荐早产儿出院后常规额外补充益生菌制剂。不过,BB - 12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、欧盟食品安全局和我国卫生健康委员会批准,可用于添加在初生婴儿配方中。

辅食添加:时机和方式要恰当

早产儿在矫正年龄4 - 6月龄开始添加辅食,不能早于矫正年龄3月龄,也不能晚于矫正年龄6月龄。过早添加可能增加体重快速增加、过敏和贫血的风险;添加过晚,到矫正年龄7 - 10月龄才引入,可能让婴儿拒绝尝试新食物。除了年龄因素,还要考虑早产宝宝接受固体食物的能力,比如口腔解剖变化、吸吮 - 吞咽 - 呼吸反射的变化,以及肌肉运动机能的发育。添加辅食前,最好请儿保专业医生评估后再进行。

早产儿出院后的营养补充是个细致活,家长们一定要多留意,让宝宝健康成长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