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生儿肝损伤怎么办

新生儿肝损伤可以通过调整喂养方式、进行药物治疗、开展光疗、给予静脉营养支持以及实施手术干预等多种方式来改善。其通常由胆道闭锁、遗传代谢病、感染、药物毒性、缺氧缺血等因素引发。

1.调整喂养方式:在喂养选择上,母乳或者配方奶要选用低脂且容易消化的类型,采用少量多次的喂养方式,以此减轻肝脏的负担。对于胆汁淤积的患儿,可以尝试使用中链甘油三酯配方奶,这样有助于促进脂肪的吸收。喂养结束后,让新生儿保持竖抱的体位,减少食物反流的情况。同时,每天都要监测新生儿的体重增长曲线,确保其生长发育正常。

2.药物治疗:不同类型的病症需要使用不同的药物。熊去氧胆酸能够改善胆汁淤积的状况;苯巴比妥可用于治疗胆汁酸合成障碍;维生素K可以预防出血倾向。如果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肝损伤,需要使用头孢类抗生素;若是巨细胞病毒感染,则要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。在用药过程中,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嘱咐,并定期监测肝功能。

3.光疗干预:对于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肝损伤患儿,需要进行蓝光照射治疗,每天持续照射12 - 18小时。在光疗时,要遮盖好新生儿的眼睛和生殖器,定期为其翻身,保证照射均匀。同时,要配合补液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,每4小时监测一次胆红素值的变化。

4.静脉营养支持:当新生儿出现严重肝功能障碍时,需要禁食并通过静脉给予营养支持。要配制含有支链氨基酸的专用营养液,严格控制葡萄糖的输注速度,同时补充水溶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。每48小时监测一次血氨及血糖水平,确保新生儿的身体指标稳定。

5.手术处理:如果是胆道闭锁,需要在60天内进行葛西手术,以重建胆道;肝外胆管囊肿则需要进行切除吻合手术。对于终末期肝病,要考虑进行肝移植,活体肝移植的供体大多选择父母。术后,新生儿需要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来预防排斥反应。

在日常护理方面,要保持新生儿皮肤的清洁,预防感染,为其穿着宽松的棉质衣物,减少摩擦。居住环境要维持在24 - 26℃的恒温状态,每天通风2次。接触新生儿前要严格洗手,避免其与呼吸道感染者接触。定期复查肝功能、凝血功能及生长发育指标,接种疫苗时要根据肝功能状态调整方案。哺乳期母亲要避免使用肝毒性药物,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