母乳喂养好处多,可别被这些坑给“绊倒”啦!
- 健康医疗
- 7小时前
- 5热度
纯母乳喂养建议持续 4 至 6 个月,即便添加辅食后,也应尽量将母乳喂养延续到两岁甚至更久。然而现实却令人担忧,许多孩子在度过新生儿期后,母乳喂养的比例便急剧下降,配方奶粉逐渐取而代之。新生儿期母乳喂养率尚有 60% - 70%,可到了 4 个月时,就降至 40% - 50%,降幅几乎达三分之一甚至更多。
影响母乳喂养的因素繁多,母亲的身体状况、情绪、睡眠质量、饮食情况以及奶水是否充足等都在其中,但最关键的,还是母亲坚持母乳喂养的决心。
不少母亲常被一些担忧所困扰,最终无奈放弃母乳喂养。比如产假结束重返职场,担心孩子不肯吃奶瓶;孩子习惯了母乳的味道,害怕其拒绝奶粉;忧虑喂母乳会让孩子过度依恋自己;觉得母乳看起来比奶粉稀,怀疑营养不足,想加点奶粉试试;甚至认为奶粉和母乳一样好。这些想法促使妈妈们过早地给孩子添加奶粉,甚至在潜意识里因分离情绪而疏远孩子,影响母子感情的建立。
实际上,妈妈们应尽情享受与孩子相伴的时光,积极进行母乳喂养。哪怕只有短短几周或几个月,也别因无谓的顾虑或臆想的分离场景,错过这珍贵的亲子黄金时光。爸爸妈妈要积极寻找办法,避免上述情况发生,而不是以疏远孩子、剥夺其最佳食物——母乳为代价,这样的代价实在太大。
奶粉商的宣传让婴儿奶粉家喻户晓,“母乳化”这一说法更是极具诱惑力,有时甚至让母亲们误以为奶粉和母乳毫无差别。在医务人员的叮嘱逐渐淡化后,妈妈们很难抵挡尝试婴儿奶粉的念头。但事实是,奶粉远非完美无缺,“母乳化”只是商家追求却永远无法企及的目标。
配方基础差异大:婴儿配方奶粉只是针对牛奶的明显不足进行了改进,比如调整蛋白质配比、添加维生素等,但它本质上是以牛奶为基础的改良品,而牛奶主要是为小牛生长设计的,并非以人乳为蓝本。研究发现,母乳比牛奶多出 400 多种营养素。
大便差异显不同:喂母乳和喂奶粉的婴儿,大便在性状和味道上截然不同,这足以证明两种食物存在本质差异。
孩子成实验隐患多:如今,我们的孩子成了现阶段奶粉的实验品。奶粉商和科研机构不断改进配方,试图更接近母乳,这意味着奶粉还在持续改进中,远未达到最佳状态。其对孩子的长期影响,目前仍是未知数。
母乳优势全方位:母乳既能满足孩子生理发育需求,又能促进心理发育,还能保护孩子免受感染。母乳是鲜活且可变的,而奶粉唯一能调整的只有量和固定热量,缺乏活性免疫物质和消化酶。
拒食现象存疑虑:许多吃奶粉的孩子在 3 个月左右会突然拒食牛奶,少则几天,多则十几天。推测这可能与牛奶的高溶质、高蛋白质以及过多代谢废物导致肝肾负担过重有关,而吃母乳的孩子极少出现这种情况,这不禁让人对牛奶(奶粉)是否真的适合孩子产生疑问。
生物利用率差距大:奶粉中虽添加了与母乳相近的营养素,但其生物利用率远不如母乳,无法利用的过多废物需排出体外,进而增加了肝肾负担。
脑发育促进待考量:配方奶或许能让婴儿的身长体重达标,这也是妈妈们相信配方奶的重要原因,但在促进脑发育、最大限度发挥遗传学潜能方面,目前还无从谈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