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夏天别再用脖圈了!科学带娃游泳的正确姿势

炎炎夏日,酷热难耐,许多家长喜欢带着宝宝去游泳消暑。即便宝宝年纪尚小还不会游泳,在水里玩玩水也是乐趣无穷。在国内,对于 1 岁以下的婴儿,“婴儿脖圈游泳”极为常见。家长们会给宝宝在脖子上套一个小小的泳圈,让宝宝在水里自由漂浮。这种“婴儿游泳”方式在各类游泳机构、母婴店,甚至儿保中心都随处可见,几乎深入到每个城市的小区。家长们本意是想让宝宝“消暑”“锻炼身体”,却不知这脖圈游泳圈竟是婴儿用品黑名单的榜首,隐藏着诸多严重的健康隐患。

脖圈游泳圈的材质问题

市面上售卖的游泳脖圈,大多采用塑胶材质。而宝宝的皮肤异常娇嫩,对这种材质非常容易过敏。翻看淘宝上销量最高的十几家脖圈游泳圈电商,仅有少数商家给出了“过敏警告”,大多数商家对此都只字未提。不仅如此,游泳脖圈不可避免地会有接口处,这些毛糙的接口与宝宝皮肤摩擦时,很容易导致皮肤破损,进而引发接触性发炎。在“来问丁香医生”线上问诊平台上,类似因给宝宝使用脖圈游泳圈而造成过敏的案例屡见不鲜。

使用不当对颈部和脊柱的损伤

早在 2013 年,浙江省丽水市消防部门就发出警示:“莫让婴儿戴脖圈游泳在水里‘上吊’”。虽然“上吊”的说法有些夸张,但也充分说明了脖圈的不安全性。脖圈游泳圈的原理和普通充气游泳圈类似,不过普通游泳圈是套在孩子腋下使用,而脖圈游泳圈充气后,是通过预留的开口套在宝宝脖子上。对于小婴儿,尤其是新生儿来说,这个过程充满危险。大家都知道婴儿的脖子很“软”,颈椎非常脆弱,操作不当就可能造成损伤。英国游泳教师协会(STA)也曾发表过一份《婴儿颈圈漂浮的潜在风险》,其中明确提到:当婴儿垂直悬挂在水中,特别是 5 个月以下的婴儿,会产生颈部椎骨受压以及韧带和肌肉拉伤的问题。

松紧难以掌握带来的安全风险

很多品牌“贴心”地提供了不同尺寸的脖圈供家长选择,但意外仍无法杜绝。人体的脖子上分布着许多重要的“机关”,比如颈动脉窦。如果脖圈太小,就可能对其造成压迫,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休克。而如果脖圈太大,宝宝容易从脖圈中脱出,直接导致溺水。上海黄浦区就曾发生过一起悲剧,一名不足两个月的男婴在家中浴缸套充气脖圈游泳时,母亲有事离开,结果宝宝从松开的脖圈中脱出,等母亲回来时,宝宝已经溺水。可见,给脖子套脖圈游泳圈,远不像戴手镯那么简单,过紧过松都存在风险。

不用脖圈,如何带宝宝“游泳”

既然脖圈不建议使用,那该如何带宝宝去游泳呢?

1 岁内宝宝不必过早学游泳

美国儿科学会(AAP)指出,学习游泳能防止溺水,但 1 岁以内的婴幼儿无法掌握必要的游泳技能和水中生存技巧。佩戴脖圈游泳圈在水里漂,自然也无法锻炼这种能力。1 岁以上的孩子可根据自身条件决定是否开始学游泳,此时家长可以选择更安全的腋下圈、充气臂来辅助宝宝学习。

采用正确姿势带娃“游泳”

针对 1 岁以内宝宝的“婴儿游泳”项目,其实就是玩水。如果真的想带孩子去,正确的方法不是佩戴脖圈,而是家长用手托举着宝宝戏水。父母不仅要陪同宝宝下水,还要在整个过程中给宝宝提供密切保护,每次时间建议不超过 20 分钟,因为这是婴儿体力的限制,而且大人不停托举也会很疲惫。

选择水质有保证的游泳环境

在国内,能满足“亲子游泳”的场所相对较少,价格也较为昂贵。家长可以先在家中浴缸里托着宝宝玩水,等宝宝 1 岁后,再带宝宝到合适的公共游泳场所。对于游泳馆内水质的选择,家长可以通过“一闻二看三试”来判断:一闻,游泳馆内没有刺鼻的消毒液气味;二看,确认水质清澈见底,无杂物,水感清新;三试,水温合适,根据英国游泳协会 STA 对婴幼儿水温设置的高端标准,水温应常年保持在 31℃~34℃,34℃水温最佳。

切勿把孩子单独留在水里

全球儿童安全组织 2018 年发布的《中国青少年儿童伤害现状回顾报告》显示,1~14 岁儿童意外致死的首位原因就是溺水,在意外致死各项原因中占比高达 51%,而 1 岁以下儿童溺水致死率也高达 7%,位列前三。所以,不管是宝宝呆在水中,还是在临近水边的地方,父母都必须保证“接触式看管”,视线不能离开宝宝哪怕 1 秒,更不要将宝宝单独留在水中。

家长们爱子心切,想让孩子在夏日享受游泳的乐趣,这份心意无可厚非。但婴儿脖圈游泳圈背后隐藏的太多隐患,实在是不能忽视。为了宝宝的健康和安全,不要盲目跟风使用脖圈。多了解科学的带娃游泳方法,选择安全可靠的方式,才能让宝宝在水中尽情撒欢,度过一个清凉又快乐的夏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