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焦“世界母乳喂养周”:引导社会助力母乳喂养
- 专题资讯
- 21小时前
- 6热度
每年8月1日至7日,被设定为“世界母乳喂养周”。这一活动的开展,核心目的在于推动社会以及广大公众,对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形成正确认知,并且积极支持母乳喂养这一行为。今年,“世界母乳喂养周”的主题为“支持母乳喂养 呵护健康未来”。
情感纽带层面
催产素在母婴情感联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而情感纽带能够促使催产素分泌。母乳的温度意义非凡,它传递的不仅仅是营养,更有妈妈心跳的节奏以及熟悉的气息。在亲喂过程中,母婴之间的皮肤接触会刺激催产素分泌,这不仅能有效降低妈妈的焦虑情绪,还能同步促进宝宝安全感的建立,对早期母婴情感联结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。与之不同的是,母乳瓶喂会阻断婴儿对妈妈乳房天然的依恋,容易引发婴儿乳头混淆,导致乳房泌乳量与婴儿需求失衡,可能出现泌乳过度引发反复乳汁淤积,或者泌乳不足的情况,进而增加中断母乳喂养的风险。
调节需求层面
亲喂有着独特的优势,其乳汁的温度、成分(如抗体等)能够根据宝宝的需求实时调节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指出,亲喂时母乳中的活细胞、益生菌含量更高。宝宝在母亲乳房上进食时,不仅能获取新鲜的奶,还能接触到乳晕及乳头表面的需氧菌和乳腺管中的厌氧菌,这有助于宝宝肠道菌群的建立以及免疫系统的发育。反观母乳瓶喂,要经过抽吸、储存、冷冻、解冻等多个环节,不仅操作步骤繁琐,还可能导致部分活性成分流失,乳汁的营养和味道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。
保护妈妈层面
母乳亲喂能为妈妈们带来长期的健康益处,比如降低乳腺癌、卵巢癌的发病风险,加速子宫恢复。相关研究数据显示,亲喂6个月以上,乳腺癌风险可降低4.3%,而且母乳喂养时间越长,浸润性卵巢癌风险越低。此外,妈妈们在哺乳时专注呼吸、凝视宝宝,这种“正念时刻”能够天然地缓解产后抑郁。
减轻负担层面
母乳亲喂无需温奶、洗刷等流程,实际耗时可能比瓶喂更短。而且宝宝在亲喂时能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吞咽和呼吸,更好地锻炼口腔,还能更快学会判断自己的需求量。而母乳瓶喂时,整个过程基本匀速,宝宝会一直以同样的速度大口吞咽,喂奶时间相对较短。这容易让妈妈们误以为宝宝需要更多奶量,从而逐渐添加,导致过度喂养,增加宝宝的胃肠道压力。
在身体条件和客观条件允许时,母乳喂养对母亲和宝宝都是更优选择。不过,母乳喂养给母亲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小觑,身体负担、工作压力、家庭氛围等都是影响因素。因此,呼吁社会、职场、家庭尽可能为母乳喂养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,营造温暖友好的环境,助力婴儿健康成长和妈妈健康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