宝宝黄疸别慌张!教你轻松分辨和应对

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现象,主要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类型,家长们需仔细辨别,及时应对。

生理性黄疸是大多数新生儿都会经历的过程。通常在宝宝出生后的第2 - 3天,皮肤和巩膜会出现黄染现象,到了第4 - 6天最为明显。对于足月儿而言,这种黄疸会在出生后的10 - 14天逐渐消退;而早产儿的消退时间可能会稍长一些,持续到第3周左右。在这段时间里,宝宝的一般状况良好,没有其他明显的不适表现。通过血液检查可以发现,此时血清胆红素值低于205μmol/L。生理性黄疸相对较轻,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较低,一般不会对宝宝的智力发育产生影响,家长们无需过度担忧。

与生理性黄疸不同,病理性黄疸的表现更为复杂和严重。它可能在宝宝出生后的24小时以内就出现,或者黄疸持续时间较长,久久不退;也可能会出现消退后又再次出现的情况,甚至黄疸程度还会不断加重。血液检查时,血清胆红素值会超过205μmol/L,并且宝宝还会伴有其他疾病的表现。

需要注意的是,并非所有的病理性黄疸都会影响宝宝的智力。然而,当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超过340μmol/L时,情况就变得十分危急了。此时,血中间接胆红素会突破血脑屏障,进入脑组织,干扰脑细胞的能量代谢。由于脑细胞能量供应不足,就会出现变性坏死的情况,其中大脑基底节、下丘脑及第四脑室底部黄染现象尤为明显,这种病变被称为核黄疸或胆红素脑病。一旦发生核黄疸,宝宝的黄疸症状会明显加重,初期表现为嗜睡、吸奶无力或呛奶、肌张力减退等。如果治疗不及时,随后可能会出现呻吟、尖叫、抽搐、呼吸衰竭等严重症状,部分患儿甚至会死于呼吸衰竭。即便侥幸存活下来,也常常会留下智力障碍、脑性瘫痪等严重的后遗症。

因此,当新生儿出现黄疸时,家长们可以适量给宝宝喂一些葡萄糖水,这有助于黄疸的消退。如果黄疸症状较重,一定要及时将宝宝送往医院进行治疗,防止核黄疸的发生,为宝宝的健康成长和智力发育保驾护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