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护理:让宝宝舒坦过 “肠” 关

当宝宝因肠道不适哭闹不止时,新手父母往往手足无措。其实,掌握科学的家庭护理方法,就能帮助宝宝顺利度过 “肠” 关,减少胀气、攒肚带来的困扰。
宝宝胀气是常见问题,掌握 “胀气缓解四步走” 能有效改善。首先,排气操与热敷结合效果显著。让宝宝仰卧,轻轻将其双腿屈向腹部按压,随后模拟蹬自行车动作,每日进行 2-3 次,每次几分钟,可促进肠道蠕动,助力排气。同时,用 40℃左右的温毛巾热敷宝宝肚脐,注意温度适中避免烫伤,或在肚脐周围涂抹婴儿专用驱风油后,以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 5 分钟,能进一步舒缓肠道痉挛,缓解胀气不适。
其次,“飞机抱” 堪称胀气急救妙招。让宝宝趴在大人手臂上,使其肚子适度受压,这一姿势能刺激肠道蠕动,帮助排出气体。但需特别注意,一定要确保宝宝的头颈得到稳定支撑,避免意外发生,每次保持该姿势时间不宜过长,几分钟即可。
再者,喂奶时的防气技巧不容忽视。奶瓶喂养的宝宝,要选择孔径合适的奶嘴,过大易导致奶液流速过快,宝宝吞咽不及会吸入过多空气;过小则会让宝宝费力吮吸,同样容易进气。母乳喂养的宝宝,需确保含住乳晕而非仅乳头,这样能减少空气进入。无论哪种喂养方式,喂奶后都要将宝宝竖抱,轻轻拍打其后背至少 5 分钟,帮助排出吞咽的空气,降低胀气几率。
最后,益生菌可作为辅助手段。在医生指导下,选择含乳双歧杆菌的制剂,用 37℃以下温水冲服,避免高温破坏益生菌活性,从而调节肠道菌群,改善胀气情况。
除了胀气,攒肚也是宝宝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况,需遵循 “三不两多” 原则。“三不” 即不强行通便,强行干预可能损伤宝宝肠道;不频繁换奶,频繁更换奶粉品牌或种类,会打乱宝宝肠道适应节奏,加重肠道负担;不滥用开塞露,开塞露虽能暂时缓解便秘,但长期使用可能让宝宝产生依赖,影响自主排便能力。
“两多” 则是多让宝宝趴卧,趴卧时宝宝会自主活动,能锻炼腹部肌肉,增强肠道蠕动动力;多顺时针按摩腹部,在宝宝空腹时,以肚脐为中心,用手掌轻轻顺时针按摩,每次几分钟,可促进肠道蠕动,帮助排便。
宝宝肠道功能尚未完善,家长在护理过程中需耐心细致。通过科学的护理方法,关注宝宝的肠道反应,及时采取正确措施,就能让宝宝在舒适中健康成长,顺利度过每个 “肠” 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