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岁后宝宝“自我中心”关键期,三招搞定教育难题
- 早期教育
- 5天前
- 7热度
宝宝两岁之后,就迈入了“自我为中心”的心理关键时期。这时候,怎么让宝宝清楚啥事能做、啥事不能做,对妈妈来说,既是考验也是挑战。不过妈妈们别着急上火,只要掌握下面这三个关键要点,教育宝宝就能轻松不少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!
模仿大人:爸妈做好表率是关键
宝宝两岁之后,模仿大人的兴趣越来越浓,到了三岁,这种模仿欲就更强烈啦。他们模仿的大多是具体的外在活动和动作,对动作背后的含义还一知半解。这时候的宝宝正处于“自我意识”的启蒙阶段,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,大人做的事儿对他们来说新鲜又有趣,所以特别想模仿和尝试。
教育对策来啦:爸妈得当好宝宝的榜样。宝宝是通过模仿来感知世界、积累学习经验的,父母要抓住这个特点,引导宝宝通过模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慢慢形成稳定的人格。在日常生活中,家长一些不经意的小细节,都可能被宝宝模仿,进而养成不良行为习惯。所以呀,父母得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,说话做事都要给宝宝树立好榜样。
无理取闹:寓教于乐来化解
两岁的宝宝思维模式是直觉思维,行为大多被情绪左右,特别冲动。要是他们的某些要求得不到满足,就会无理取闹。家长在教育的时候,一定要理解宝宝这个行为特点。要是总批评宝宝或者一味讲道理,宝宝根本理解不了,反而可能更闹腾。
那该怎么教育呢?寓教于乐是个好办法。有趣的事物或者活动能激发宝宝的愉悦情绪,让他们愿意积极参与。家长要是想和宝宝讲道理,就得先让宝宝对要说的话题感兴趣,然后用宝宝能理解的方式和内容去引导。比如说,通过做游戏、讲故事的方式,把道理融入其中,宝宝在玩乐中就明白了。
刨根问底:深奥问题别急着给“标准答案”
宝宝两岁之后,好奇心就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长,整天问这问那,眼巴巴地等着父母给答案。
面对宝宝的问题,教育对策是:太深的问题别急着给出“正确答案”。宝宝喜欢问“为什么”,这说明他有很强的求知欲,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能理解相应的答案。两三岁的宝宝还是直觉思维阶段,靠感知获取信息的方式没变。要是父母回答得太“正确”,反而会让宝宝更糊涂。
所以,对于一些比较深奥的问题,父母不用急着给出标准答案,可以用简单易懂、形象生动的方式回应,或者引导宝宝自己去探索发现。
掌握了这三个关键点,妈妈们在宝宝“自我为中心”的关键期,就能更从容地应对教育难题,陪着宝宝健康快乐地成长啦!